70年崢嶸歲月:廣東如何躋身塑料工業大???
http://www.shenyuan520.com 2019-10-09 09:01:43
塑料自100多年前被發明以來,在人類文明發展和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并以其具備的輕量低成本、耐用、耐溫、易成型加工、易回收循環利用等優越性能,越來越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發展各個領域和民生日用消費,在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
中國是當前世界塑料加工、消費大國,廣東省塑料工業自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的努力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最大和重要塑料工業的省份,塑料制造業綜合數據指標歷年均居全國省份前列,在全國塑料工業占有重要位置。
七十年前的廣東塑料加工業
據資料記載,廣東省塑料加工業始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1929年,當時廣州市開始出現規模很小的用進口原料生產制作賽璐珞(硝化纖維塑料)制品的小作坊,這實際上是廣東塑料加工業的起步。
從二十世紀年代開始,廣州市陸續有電木制品廠開始生產電木開關和一些電器生產廠生產電燈開關,陸續有用電木(酚醛塑料)生產紐扣、肥皂盒、碗具等日用品及配件的小工廠開業,加上有一些生產電木瓶蓋、電木紐扣的手工業個體作坊。
至新中國成立前夕,廣州大約共有私營塑料加工企業二、三十家,從業人員不超過百人,代表性工廠有天華公司電木制品廠、天成制紐廠等。主要產品為酚醛樹脂為主要原料的電木類和以硝化纖維為主要原料的賽璐路類塑料日用品和配件,規模很小,但形成了建國前早期的廣東塑料制品加工產業。
為中國帶來無數榮譽的乒乓球,便是采用賽璐珞制成。
新中國成立,民生制品為主的塑料加工業開始起步
新中國成立后,主要由民生日用需求的增長,促使廣東塑料加工業的起步發展。據資料記載,1950年,廣州市成立塑料同業公會,這是解放后國內最早成立的塑料行業組織,此后一年內,廣州市私營塑料制品加工企業和作坊發展到五、六十家,從業人員近600人,資產約100萬元,產品銷售額達到300萬元。
在此期間,塑料加工工藝和原料應用也有所發展,產品花色品種也有增加。廣州有工廠開始用有機玻璃(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PS)生產教學和兵器儀器;開始使用醋酸纖維代替賽璐珞(硝化纖維塑料)生產眼鏡架等日用品。
塑料制品加工業也開始導入省內其他一些地區,期間相繼有佛山地區的中山開始有廠家用手工注塑機生產牙刷柄,廣州、佛山地區代表性工廠如廣州的華興尺廠、大茂眼鏡廠、中山塑料廠等。
汕頭地區也開始有私營塑料廠生產塑料梳子、肥皂盒、紐扣、發夾、瓶蓋等塑料日用品,形成建國初期的粵東塑料制品加工業。
經過幾年的運營,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廣東日用塑料制品的生產已具備一定的生產能力和初步規模,如廣州市塑料加工業發展至有公私合營、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企業60多個,職工超2000人;佛山、中山等地塑料企業已可批量生產塑料梳子、肥皂盒等日用品,年產量超20噸,職工將近500人;汕頭地區的塑料企業日用制品年產量也達到13-14噸,規模最大的企業職工人數有50人。代表性企業除廣州的塑料制造商外,還有中山的中山塑料廠、汕頭的再興、松興塑料廠等。
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促進廣東塑料加工業初期發展規模形成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廣東全省實行工商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廣州市塑料行業中的公私合營、手工業合作社塑料生產商超60家,從業人員已經超2000人,較大規模企業如南興塑料廠、西聯電木制品廠等。
佛山的塑料生產商已能批量生產塑料梳子、肥皂盒等,牙刷柄月產超萬支;佛山、汕頭部份工廠經改造后改制為地方國營,如佛山市地方國營塑料廠(原佛山天光牙刷廠)、地方國營汕頭塑料廠(原汕頭再興和松光塑膠廠)等。這一時期,廣東塑料加工業規模有所擴大,職工人數、企業資產、加工設備等都有所增加。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發展,塑料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工、農、漁業等產業已開始應用塑料制品,民生日用塑料制品需求也快速增長,不少塑料產品已開始取代鋁、鐵、銅等傳統金屬和木器日用制品。
生產工藝和設備方面,廣州市的塑料廠開始應用吹瓶、負壓、壓延等新技術和設備。為適應塑料加工業發展需要,廣州市在原成立的市塑料膠革工業公司基礎上,于1964年調整成立廣州市塑料公司,管理經營四十多家塑料制品企業,較大型的珠江塑料廠由廣州市投資建設廠房,并開始進口西德拉絲機和意大利較大型注塑機等先進設備,生產塑料日用制品、塑料漁具等,年產量超千噸。
塑料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各行業、民生消費對塑料需求日用增長,得到政府的關注和重視。1964年,廣東省塑料制品開始被列入國家生產計劃,塑料原料開始按計劃調撥供應,部份塑料農資產品列入國家計劃生產和銷售。
廣東塑料制品加工業開始了建國以來新的發展周期,產業呈規模發展階段,產品花色品種快速增長,特別是一些新產品如塑料袋、塑料玩具、塑料日用容器、塑料鞋、塑料雨衣等相繼出現,且特別受歡迎。
至”前,廣州、佛山塑料企業年產量已超萬噸。在當時計劃經濟主導下,廣東省和佛山市的手工業聯社還分別在韶關、佛山地區投資建新的塑料廠,并引進先進設備,開始生產應用于工、農業的塑料制品,如聚氯乙烯壓延薄膜等產品,行業產業規模得到快速擴大,至六十年代末期,全省塑料制品年產量接近2.5萬噸。
改革開放,廣東塑料工業高速發展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夕的1978年,盡管廣東省塑料工業有較快的發展,并打下了一定基礎,但在全國塑料行業中,廣東塑料工業優勢并不明顯,塑料工業在廣東處于既無原料資源優勢,也無生產技術和裝備優勢狀態,塑料制品產品以傳統日用、民生消費品為主,產品結構單調,產品出口為空白,沒有形成產業規模。
據統計,1978年廣東塑料制品企業213家,職工人數4.4萬人,產量6.2萬噸,產值5.4億元,占全國塑料工業比重不大。
改革開放成為廣東省塑料工業高速發展的動力。依靠國家的開放政策,加上廣東的地源優勢,廣東塑料工業通過“三來一補”、“來料來樣加工”等模式和渠道,吸引外資,吸納先進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引進、消化先進技術和設備,開拓國內、國外應用市場和應用領域,開始走上產業高速發展道路,發展成為我國塑料工業發達省份。
據統計,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廣東全省塑料制品企業213家,職工人數4.4萬人,塑料制品產量6.2萬噸,產值5.4億元,塑料制品出口為空白。
為適應廣東塑料工業迅速發展的趨勢,1979年廣東省以原省二輕工業公司皮塑科為基礎,組建廣東省塑料皮革工業總公司,承擔政府主管部門委托的全省塑料皮革行業管理工作。
差不多同期,省批準成立事業單位編制的廣東省塑料皮革工業研究所,由省二輕工業廳委托省塑料皮革工業總公司代管。同一時期的1979年,塑料工業起步較早的佛山地區成立佛山市塑料皮革工業公司,管理經營直屬企業11家;1980年汕頭地區成立汕頭市塑料皮革工業公司,管理經營直屬企業17家。
省及廣州、汕頭、佛山等地陸續成立的專業塑料公司及研究所,聚集了一批塑料專業管理和技術人才,僅省塑料皮革工業總公司和省塑料皮革工業研究所在成立初期幾年內就陸續調進和聚集了十幾位高級工程師和一批工程師及塑料專業技術人員。
省及各地陸續成立的塑料專業公司和研究所為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省塑料工業行業布局、行業管理、技術引進消化等作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為廣東塑料工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建國前及建國初期,廣東塑料工業加工設備簡單落后,生產電木制品的設備是手工壓機,模具由人力開合,壓機用木炭或煤加熱;生產熱塑性材料制品使用人工跳壓推動柱塞式注塑機,生產效率低下;五十年年代中期才開始使用螺桿式注塑機、小型擠出機和應用吹塑、涂層加工工藝;壓延、發泡生產工藝技術也是六十年代初、中期才開始出現。
在六十年代初期,廣州市的塑料加工業所用機械中,電動的僅占10%,手工操作的設備占90%,其中小型設備占95%,因而大件的產品無法生產。
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廣東塑料加工企業開始更新和裝備較大型設備,如三、四輥的壓延設備,大噸位層壓機,人造革塑化機組,較大注射量注塑機等,塑料加工技術的提升促進了生產能力的提高。
而改革開放以后,通過先進設備、技術引進、消化和改造,才真正開始改變廣東省塑料加工業加工裝備原始簡單、落后的局面。
經過“六五”期間全行業的努力,在1987年改革開放10年,廣東省塑料制品加工行業機械化水平達到75%以上。
期間廣州市塑料行業、企業共立項18個引進項目,引進25臺(套)設備或生產線,有當時較先進的人造革生產線、編織袋生產線、大噸位板材層壓機、異型材擠出機、熱收縮薄膜設備、復合膜生產線等。
佛山地區塑料行業共對9個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引進39條生產線、89臺單機設備,新增產能達4萬噸。
所引進的設備中,有當時先進的日本制造BOPP生產線,彩印薄膜生產線、先進的壓延機、PS、PE發泡生產線,意大利產PVC扭結膜生產線、奧地利產塑料編織品生產線,德國產PVC片材生產線等,而在這些引進設備中,三分之一已達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世界先進水平。
汕頭地區塑料行業共立項引進技術33項,設備共460多臺(套),新增產能4萬噸。其中有德國產有機玻璃(PMMA)、聚碳酸酯(PC)光學板生產線,日本產復合彩條布設備,意大利產PVC異型材生產線,德國、日本產塑料復合生產線,色母料造粒設備,PS/ABS/PP三層共擠板材生產線,德國產真空鍍鋁設備,德國、日本產注塑、壓延設備等,均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這一時期,還有江門引進先進日本塑料墻紙生產線,新會引進BOPP電工膜生產線,三水引進意大利產注、拉、吹聚酯瓶生產設備,湛江引進奧地利產塑料編織品生產線,日本產彩印復合薄膜生產線等,均具有當時塑料加工設備和工藝先進水平。
全省塑料加工主產區和一些骨干企業加工設備基本實現更新,由此大大促進了廣東塑料工業的發展,塑料加工工藝和掌握的技術已發展到塑料制品加工的擠、壓、拉、吹、吸、涂、發泡、共擠復合等,基本涵蓋當時塑料加工生產大部分加工工藝;塑料制品所應用合成樹脂材料已涵蓋PVC、PE、PP、PS、ABS等所有通用原料,以及PA、PC、PET、POM、PBT/PET等工程塑料原料和多種專用塑料原料;塑料制品從原來小批量生產紐扣、開關、眼鏡架、肥皂盒、塑料鞋等日用品,發展到能生產塑料板材、管材、薄膜、片材、合成革人造革、中空容器等,能應用于工業、建筑、農業、醫療、文化、國防以及民生日用等多個領域。
1980年至1985年,國家“六五”計劃期間,也即改革開放前幾年,廣東塑料制品產量從1978年的6.2萬噸提高到1985年的19.5萬噸,增長了3倍,產值由5.4億元提高到15億元,增長近3倍。
改革開放頭10年的1987年,全省塑料加工業企業數達到1244個,產量達到29萬噸,產值20億元,出口交貨值6億元,出口產品有塑料涼鞋、拖鞋、農膜、編織品、人造革、PVC片材等。
塑料制品中有“金杯”牌塑料鞋、“建設”牌有機玻璃繪圖儀器兩個產品獲國家銀質獎;紅菱牌離型紙PVC人造革、廣州牌PVC層壓板材、鸚鵡牌PVC捆扎繩、航海牌PE彩條布等7個產品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60多個產品獲得廣東省優質產品稱號。
廣東省塑料工業產量規模、加工工藝技術、加工裝備、產品品種、質量等均已領先于國內,為塑料工業產業打下雄厚基礎。
結構調整,廣東省塑料工業穩定發展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塑料行業實行多年的計劃經濟運營模式退出,廣東塑料行業結構也發生變化,一批國有、集體所有經濟成份退出,民營、外資、合資企業迅速發展。
塑料加工制造業從原料供應到產品開發、產品消化完全市場化,廣東塑料工業開始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下產量規??焖侔l展周期。
至改革開放30周年的2008年,全省塑料制品產量達838萬噸,比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增長135倍,產值2372億元,增加440倍。
但全省塑料行業管理水平不高,技術創新能力弱,行業、企業效益不高,抗風險能力差,塑料制品靠中、低檔產品主打市場的狀況在產量規??焖侔l展中并存。
2005年開始,廣東省政府主導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力促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以應對已經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
廣東塑料行業在全國同行業中較早提出調節產業發展規模和質量的關系,并經過“十五”、“十一五”期間的調整,廣東塑料行業保證了產量規模穩定,行業和企業抗風險能力以及企業和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提高,產業優化明顯。
在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沖擊中,廣東省塑料行業不退反進,逆勢發展成為國內首個塑料制品年產量超千萬噸,產值超三千億元的塑料工業大省。
科學發展,為實現塑料工業大國強省而努力
廣東省塑料工業經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已形成以制品加工為核心,產業鏈涵蓋化工原料、機械設備、模具等行業的新興制造業。目前廣東塑料工業產業規模列國內省份首位。
行業中有一批分類產品制造的領軍、骨干企業,以及形成一批塑料產業特色區域和生產企業和產品集群,其生產規模大,裝備先進,產品和工藝技術研發力量強,具有與國內、國際同類企業、同類產品競爭實力。
由龍頭企業和優勢產品帶動,全省形成多個特色塑料產品生產區域或產業集群。如佛山地區為主的珠三角塑料薄膜制品產區(主要為高檔包裝塑料膜、多功能塑料膜),代表企業有佛塑科技、廣東德冠等;佛山順德、廣州以及周邊地區為主的塑料建材產業集群,代表企業有廣東聯塑、廣東雄塑、廣東永高、寶天高科等;汕頭、揭陽以及廣州地區的日用塑料、高檔塑料家居用品生產集群,代表企業有廣東海興、廣東振興、廣東邦寶、廣東華盛、廣州新力等;廣州、東莞、深圳地區的工程塑料、改性塑料產業區域,優勢企業有金發科技、深圳沃特、廣州聚賽龍等;以及廣州、佛山、東莞、江門、中山等地的汽車塑料零配件生產,家用電器、電子電氣產品零配件生產;佛山高明地區配套家具、汽車、皮革箱、包、鞋制造業的塑料人造革合成革材料產業集群等。
新興產業、金融服務業與廣東塑料產業實體企業契合度高,成為助力塑料產業創新發展的工具。全國160多家期貨公司中有60多家在廣東設有總部、營業部,為廣東塑料產業實體企業提供塑料期貨交易全方位服務。
廣東塑料機械工業也發展成為制造大省,所生產塑料加工設備門類豐富,技術優勢明顯,年產量約占全國30%,為廣東塑料工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傳統的塑料加工設備注塑機制造品牌企業有廣州博創、伊之密、力勁、東華等;流延、擠出膜類設備制造品牌企業有廣東仕誠、金明精機、廣東聯塑以及雅琪集團的吹瓶設備、汕頭地區的塑料包裝產品機械制造等,在塑料機械制造行業中均有領先技術和生產制造能力,滿足塑料加工業需求。
新的發展時期,廣東塑料工業正在參考中國塑料加工業發展規劃指導意見和中國塑料加工業技術進步指導意見進行調整,引導塑料行業科學發展,努力實現我國我省塑料工業大國強省的發展總目標。新興的廣東塑料工業將為我國我省輕工業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滿足民生消費做出新的貢獻!